進入龍騰全球管理大師的主畫面,點選「系統設定」,再選擇「權限設定」即可看見在系統中所引用的各種權限。在87年10月中旬之前,系統內定的權限原有三十餘種, 後來再針對各種原有權限作諸多細分,如今已共有九十餘種權限了;例如:基本資料中的各類功能,已再細分成各類相關的權限了。
進入龍騰全球管理大師的主畫面,點選「系統設定」,可看見裡面共有幾種不同的功能別;針對系統的啟用只須對如下的功能作設定:「ODBC設定」、「工廠日曆」、 「權設定」、「使用者密碼設定」、「個人密碼變更」、「列印設定」、「匯率設定」、「線上說明」..等。
在系統設定之初,一定要定義工廠日曆,因為這會影響到排程,而且這是一套有限產能的系統。
使用者密碼的設定最多15碼中英文皆可,建議每個人每星期變更,較好、較安全不易被人冒用。
公司必須有人每天做匯率每日更新的動作,記錄下來的好處是:可以讓人可以方便追查之前的匯率,如果可以在早上要求銀行每天傳給公司 一份匯率表,讓公司人員更新,以便做為日後廠商或是客戶對帳的匯率。
電子表單參數表的目的在於達到自動控制,我們可以去自己設定,在什麼單據發生了確認,或是,審核時就會去自動發一個表單通知某一特定的人。 這是針對公司內部,而公司外部是利用電子郵件系統去做溝通。
電子表單只有收及發的人會看得到,其它人看不到,而且被發表單的人,會一直看到訊息,一直提醒你,如果不想一直看可以把它設定為離線。
在權限的設定,公司建議最好一個部門是設二個權限,Ex:一個業務,一個業務主管,權限名字最多四個字,不要一個人設一個權限,否則會讓系統的速度變慢。
在代碼設定的地方的區域定義,是用以作為業績的比較時用的。
本系統是一個支援多幣別、多帳戶的系統。
如果是我們的契約商,則代表二者間有合約關係。在庫存不足的情況下,如果是契約商則會優先出貨給契約商,而不是契約商的就先不管他的出貨。
間接 → 打掃的人員..等跟產品沒有直接關係。
直接 → 跟產品有直接關係,如生產線上打包的人。系統。
那要看這個東西在那一種狀態的情形比較多。
主要儲位是指這個物件是放在倉庫的那一個地方,用在盤點時。
是一個防呆的措施,萬一有東西沒有給成本,或是沒有給生產線等資料時會自己去檢查,檢查過了才會去排程。
標準BOM → 一開始定義的產品結構。
訂單BOM → 可依訂單改變的產品結構。
試產BOM → 新產品剛要試產時的產品結構。
(1) 產品基本資料→查看→檢視庫存曲線。
(2) 在『採購細目』中也可看到『庫存曲線』的功能。
整批四捨五入是累計計算後在四捨五入,逐筆四捨五入每一單項成本或金額先行四捨五入,若系統設定中傳票小數精準度調整為0,則整批四捨五入失效。
若不去設定就無法建立PACKING、INVOICE,所以一定要建資料。
從系統中E-FROM中設定,依部門設定給各部門負責人。
把產品母件中的子件完全複製過來,不用在keyin。
產品結構中新建BOM往後可由歷史BOM表中調或是COPY。訂單中建則只是單筆KEYIN往後無法COPY。
只有在找資料時才會抓資料不會有太大影響。記料號代碼至少3碼。
結帳日:庫存帳日期。
傳票關帳日:會計結帳日。
經濟批量:購買多少量最便宜。
安全存量:前置天數*平均需求。
毛庫存:庫存量+在途量—已分配量—不計庫存量。(不良品量)
補貨點:產品存量低於補貨點,系統自動提出補貨建議補足至補貨點。
安全存量:產品存量低於安全存量,系統自動提出補貨建議補足至安全存量。
依需求量:產品需求量低或高單價,無庫存,有需求時才進行補貨。
補貨點~安全存量:產品存量低於補貨點高於安全存量進行補貨。結構。
已分配量:已下訂單但尚未出貨。
在途量:預定要進倉庫的貨量。
料件類別是指商品、製成品、在製品、原料及物料的區分。
產品類別和產品區分是可自行定義的產品分類項目。
產品類別是大項,會在會計科目中展開,產品區分則不會。
低補量是指向供貨廠商採購,供貨廠商最低的出貨量。補貨倍量是指採購的進貨單位計算量。
單位換算表中的換算單位是指料件的進貨單位,也就是在產品基本資料中需要先行設定該料件的庫存單位,在此處可以自訂換算率。
『關帳』是指系統作業日期的使用及操作限制,可依各公司的需求及狀況自行設定關帳的日期。換句話說,也就是系統關帳日期之前,所有的表單不能夠做任何的更動,如果要修改就必須找MIS人員。
海關匯率與海關賣出匯率是進出口作業時的匯率,海關匯率是指出口時銀行買進的匯率。 海關賣出匯率是指進口時向銀行賣出的匯率。若已與廠商訂定中心匯率則每天的匯率不變,或每日紀錄相同的匯率。
詢價紀錄最低價格並不是成交價,在產品基本資料中有一『以最便宜廠商為預設供貨廠商』。
以A、B兩家公司為例來說明。若公司向A公司進貨,則A公司相對於公司即為廠商;產品生產好了以後再賣給B公司,則B公司即為公司的客戶;若有某家公司團體既不為廠商也不為客戶,更不是報關行;則此類公司即歸類為其他公司。如:政府機構..等。
這是資料庫在起始設定時所定義的欄位大小,足以應付大部分的狀況;當資料庫的各項欄位一定義好,進入程式的寫作過程甚至完工後;只要有資料已寫入資料庫,只要該項欄位遭到變動,則寫入的資料即會消失殆盡。為了考慮到程式的版本完整性及統一性,只好請使用者來適應我們的程式囉!
『產品資料』中記載的是關於產品基本資料、包裝方式、製造成本及產品結構的一些資料,若要使整個系統順利操作的話,就得在『產品資料』中輸入一些基本資料來測試或運作才行。
首先須先決定產品的BOM(Bill Of Material)架構。
進入『產品基本資料』的『產品結構』。
點選『新增』,在料件編號欄位中輸入第一碼Double-click後選擇料件。
在子料件欄位中輸入第一碼Double-click後選擇料件。
輸入用量、損耗率及插件位置。
點選『更新』將資料輸入;在點選『結構檢查』檢查結構是否產生無窮迴圈。
英文品名及英文規格只是用來顯示該項料件的相關英文資料,可輸入也可不輸入。
有輸入則在國外報價的報表上看見相關訊息。
產品的總購入成本/產品總量。